《礼·学记》:“古之教者,家有塾,党有庠,术注:应为遂。有序,国有学。”
按:五百家为党,万二千五百家为遂。是升学次叙,由庠而序,由序而国学也。但党之下为闾,闾亦有学。孔疏云:“党庠乃教闾中所升者。”但闾学何名,《礼》无明文,殆如今之小学也。
周学校年年招考,年年考试
《礼·学记》:“比年入学,中年考校。一年视离经辨志,视其企向。三年视敬业乐群,五年视博习亲师,七年视论学取友,谓之小成。九年视知类通达,强立而不反,谓之大成。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。”
按:比年入学者,年年有来学之人也。中年考校,注:“中犹间也。”言于入学期间,常考其德行道艺也。离经者,谓离析经理,使章句断绝,视其能解未也。辨志者,视其企向何经也,一年级之事也。若三年级,则视其能敬业乐群与否,视一年级有进矣。五年级则视其能博习群经、亲爱本师与否,视三年级有进矣。七年则视其论学取友能合道与否,视五年又进矣。九年则视其能知类通达与否,果能于事类之通变洞达无遗,又能自立,临事而不惑,则学成矣,故可使化民成俗也。
三代大学小学之位置
《礼·王制》:“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,养庶老于下庠。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,养庶老于西序。殷人养国老于右学,养庶老于左学。周人养国老于东胶,养庶老于虞庠,虞庠在国之西郊。”注:上庠、东序、右学、东胶,皆大学也,皆在国内王宫东。下庠、西序、左学、虞庠,皆小学也,皆在西郊。惟殷人相反,大学在西郊,小学在王宫东也。